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http://m.39.net/pf/a_5131641.html
上周,罗氏诊断宣布,将其美国中心实验室NIPT(无创产前检测)业务出售给美国最大的全方位测试诊断供应商BioReference实验室。(具体金额未披露)
这一业务是年底罗氏诊断花费6.25亿美元收购Ariosa得来。然而六年多就将其转手,或许对罗氏来说是扔掉了一个“烫手山芋”。
6.25亿美元,罗氏换来六年诉讼
全球NIPT大多采用高通量(NGS)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而Ariosa的Harmony产前检测产品与之不同,是通过微阵列芯片(microarray)检测cfDNA(游离DNA)靶向区域信息,从而获得染色体倍性信息,其优势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可靠的检测结果。
年底罗氏收购Ariosa,也主要看中其微阵列芯片用于cfDNA(游离DNA)分析技术。
然而从收购开始,罗氏诊断就深深陷入专利纠纷。
年5月,Illumina控告Ariosa的基于测序和基于微阵列的测试侵犯了Verinata(Illumina于年收购)的专利。
年1月,美国地区法院宣判罗氏向Illumina公司赔偿万美元损失;罗氏上诉。
年5月,这场专利之争终于告一段落,双方同意在5月26日之前签署和解协议。
或许今年5月份的和解就是罗氏在为出售该业务做准备。
那么,除去诉讼困扰,产前检测产品Harmony为罗氏带来营收增长了吗?
从年财报看,罗氏分子诊断业务营收增长了7%,显示主要来源于年完成对Ariosa和Kapa的收购后,相关业务营收增长所驱动。
然而此后到上半年,罗氏财报再没有显示这一业务驱动营收增长。
财年,分子诊断业务营收19亿瑞郎(+4%);
财年,分子诊断业务营收20.2亿瑞郎(+5%);由于艾滋病毒监测方面增长强劲,病毒学营收增长4%;对cobasLiat测试的需求持续旺盛所驱动。
财年,分子诊断业务营收21.09亿瑞郎(+4%);主要受血液筛查(+7%)、分子诊断床旁检测(+35%)的强劲推动。
财年(疫情影响),分子诊断业务营收37.6亿瑞郎(+78%);主要受到cobasSARS-CoV-2PCR检测的强劲驱动。
上半年(后疫情时代),分子诊断业务营收22.16亿瑞郎(+45%);病毒学和POC分子诊断分别大涨+60%、+%,主要受SARS-CoV-2检测销售驱动。
以上可以发现,NIPT业务并不是罗氏分子诊断营收增长的驱动力。
NIPT或将成为产前普筛必选项
NIPT(noninvasiveprenataltesting),即无创产前DNA检测,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唐氏综合征的筛查。因为比羊水穿刺(有创产前检测)更安全而受到全球临床推崇。
NIPT市场Illumina、华大基因“寡头垄断”
据研究机构估计,年全球NIPT市场规模将超过40-50亿美金。目前北美所占份额最大,达64.5%。北美和欧洲NIPT市场基本被以下公司分割:
VerinataHealth(年被Illumina以3.5亿美元收购);
Ariosa(年被罗氏以6.25亿美元收购;年罗氏卖给BioReference);
Sequenom(年被LabCorp以3.71亿美元收购);
Natera;
LifeCodexx(年被欧洲最大检测公司之一Eurofins收购);
中国NIPT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复合增长率达38%左右,预计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亿;截止目前,拥有NIPT获批产品的中国企业包括:
第一梯队:华大基因、贝瑞基因(两家产品占中国NIPT市场超过40%份额);
第二梯队:博奥生物、安诺优达、达安基因、凡迪基因。
因为大部分NIPT采用高通量(NGS)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检测平台主要以Illumina的HiSeq为主。
鉴于NGS市场目前几乎被Illumina、ThermoFisher、华大智造垄断;并且Illumina仍然处于一骑绝尘地位。因此,也就使Illumina和华大基因在NIPT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实力。
据财报显示,
Natera上半财年,营收净利润-1.82亿美元。
Illumina上班财年,营收净利润3.33亿美元。
华大基因财年,营收利润达24.98亿人民币,其中“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毛利率为57.53%。
贝瑞基因财年,营收利润达2.45亿人民币,其中“医学检测服务”毛利率为57.77%。
技术迭代,NIPT进入“普筛”时代
经历了年前后对NIPT临床应用的“叫停、试点、标准化”后,中国NIPT项目逐渐进入产业化、规范化阶段,也得到了政府的相关扶持。
年起,各省市地方政府为提高产前检测的胎儿疾病检出率,陆续加大NIPT推广力度;重庆、湖北、河北、贵州、天津等多个省市针对NIPT项目出台医保、补贴政策。
于此同时,随着技术迭代,NIPT逐渐从原先仅能检测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帕陶氏综合征)风险,扩展到可以检测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部分明确的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甚至单基因遗传病的NIPT-Plus产品,
NIPT技术最新进展
此外,通过不断在高危孕妇人群的临床应用及试验,目前NIPT已经可以在全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孕妇人群使用,意味着NIPT真正迈入了“普筛”时代。
年8月17日,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发布了一套新的指南,指出无论其年龄或其他危险因素如何,均建议对所有孕妇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
此前,全球对于NIPT的建议都是35岁以上或有其他已知风险因素的孕妇慎用NIPT。
鉴于NIPT只占产筛市场不到25%,还有很大渗透空间,未来产前筛查市场:孕早期联合筛查+NIPT(普筛)+产前“金标准”NT诊断,或将成为标配。
目前临床对于诊断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手段包括:超声、生化检查、绒毛膜取样、羊水穿刺或脐带血穿刺染色体检查、血清学筛查和NIPT检测。
因此罗氏此次是否为战略性放弃,需要斟酌。
产前筛查市场是“空中楼阁”吗?
8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草案。草案明确: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
取消社会抚养费,生育了四孩或更多子女不再受罚;
采取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一系列政策都释放着同一个信号,中国生殖市场将大大扩容,而与之相关的医疗产业也将迎来更多机遇,包括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孕妇新生儿筛查等。看起来似乎是一块大蛋糕,然而现实或许没那么丰满。
考虑到人口结构,未来生育率走向也并不乐观。联合国全球人口报告预计,至年,中国人口预计将减少万;到年,中国人口预计将减少3.75亿。
现阶段,产前筛查市场规模扩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渗透率的提高,而在渗透率达到较高水平后,受制于新生人口数量的下降,市场规模很有可能将会反向收缩。
产筛头部企业“重心转移”
整个产前筛查市场的头部企业包括:珀金埃尔默、贝克曼、罗氏,在中国产前筛查市场还包括华大基因、贝瑞基因。
上半年,除了罗氏出售NIPT业务外,其他产筛头部企业也在其他领域布局业务重点。
珀金埃尔默在孕早期和孕中期筛查领域,是全球和中国市场的领导者,作为最早进入中国产筛市场的跨国企业,占中国市场份额近70%。
其全产前筛查方案包括:
孕早、孕中及早中孕联合筛查等多种风险评估模式;
PlGF(胎盘生长因子)检测是首个适用于孕早期筛查产品,用于检测13孕周前的早产先兆子痫;
孕中期唐氏筛查的风险评估软件LifeCycleTM、NIPT等;
整合筛查(年,珀金埃尔默收购Vanadis公司入局NIPT业务,同步开展NIPT在中国的转产;新NIPT产品Aneuploidies提供结合了标志物和检测法的非整倍体筛查系统);
上半年,珀金埃尔默诊断业务营收15.7亿美元(+%);
已经宣布了6起并购;主要布局抗体、病毒载体、免疫化学发光、细胞生物学等领域;进一步巩固免疫诊断市场地位。
H1珀金埃尔默并购
贝克曼库尔特的全产前筛查方案包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BQASS腾程产前筛查质量控制支持服务):
唐氏筛查的孕早期筛查:PAPP-A(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β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孕中期筛查:AFP(甲胎蛋白)+βhCG;AFP+βhCG+uE3;AFP+βhCG+uE3+Inhibin-A;
整合筛查(其NIPT业务是与Apostle公司达成的战略合作);
贝克曼(没有单独财报明细)隶属丹纳赫集团,丹纳赫首席执行官RainerBlair表示,“主要是新冠相关诊断检测的持续开发和生产,推动了业绩创纪录的增长。”
上半年,丹纳赫收购了9项业务,囊括三大板块业务,以期实现其他领域稳步增长。包括收购二代基因测序(NGS)领域的前沿公司SwiftBiosciences。
罗氏诊断的全产前筛查方案包括(检测+风险评估软件):
唐氏筛查的孕早期筛查:PAPP-A(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freeβhCG(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中期筛查:AFP+βhCG;
整合筛查
罗氏孕妇产前检测时间表及项目
华大基因此前与贝瑞基因形成中国NIPT企业双寡头。目前布局了贯穿孕前、产前、新生儿等整个生育过程的检测系列产品。
其产前检测包括:NIFTY胎儿染色体异常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人体胆汁酸谱检测,羊水代谢物检测(质谱法)。
从其最新财报可以看到,精准医学监测综合解决方案是其营收主要来源,上半年营收19亿,占比为52.1%,毛利率为69.1%。生育健康类服务第三,占比17.16%。
H1华大基因财报
贝瑞基因以NIPT项目起家,凭借先发优势不断布局多元化基因检测服务产品。目前主要提供覆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生育健康、遗传病基因检测产品及服务。
目前产前检测产品包括:NIPT产品,羊水、绒毛、脐带血等全基因检测产品,全外显子组检测产品等。
8月24日,贝瑞基因宣布了公司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向临床转化的最新成果,主要领域为运用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筛查产品,以及未来将三代测序向更多应用场景深入拓展的决心和规划。
此外其也在重点布局肿瘤早筛业务,上半年肝癌早筛进入商业化阶段。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推动围孕期、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服务和多学科协作是必然之势。
然而,随着中国育龄女性规模仍然在不断下降,“生殖经济”是否只是空中楼阁?还需要深思。
·END·
------我是星标+在看的分割线------
为粉丝送上独家行业视角和最具价值的观点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