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河畔》散文集第一章:金色童年
文
张葆俊
左臂儿时,我约十岁,每到暑假之际。总是伙伴相约,赶自家牲畜逛游于田间地头,奔腾于沙滩草地之上。期间欢喜,期间热闹无可伦比,实有游玩于旷野,嬉闹于天地之感。
某日傍晚时分,我骑于大青驴之背,疾驰间,身体不由一侧,从左侧翻身于驴下,瞬间,左胳膊最先着地,只闻得,咔嚓一声,疼痛难忍。
在哥哥的帮助下,我用右手拖着肿得粗壮的胳膊趁着月光赶回家,一进屋就倒在了炕上,更怕父亲责怪,胡乱吃了几口饭,便迷迷糊糊的睡去。
后来才知道,哥哥看我摔得不轻,告诉了父亲,待父亲将我叫醒时,我那只胳膊已经肿得更严重了,父亲轻轻地活动着我的胳膊,我疼得哇哇直叫,咬紧牙关忍住没有流泪,凭经验父亲判断可能是脱臼了,便深夜抱着我去找村里面唯一会还骨的老人。
敲了好一阵子的门,就是不见里面有动静,老家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深夜如果有人叫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人给开的,父亲仍在执着地敲着那扇破旧的高高的木门,就在我们快要失望的时候,门终于开了,一位半裸着膀子骨瘦如柴的老人探头问到:“这么晚了,有什么事情?还要人睡觉吗!”父亲带着央求的口吻说:“大伯,这么晚了还打扰您老,麻烦您给看看这孩子的胳膊,摔得不轻!”老人借着月光看了看父亲背上的我,支吾着“进来吧!”我躺在父亲的怀里,受伤的胳膊挪给了老人,老人一手掠着白白的胡子,一手在我左胳膊上不停地捏揉,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什么。我疼得都要背过气去了,嘴唇都已咬破,浑身都是冷汗,不管怎样,这时候是坚决不能哭的。终于好了,老人说没事了,脱臼的铆已经还上,父亲深深地道了谢,背着我回家了。路上父亲告诉我,这位老人年轻时进过藏(就是去过西藏,那时候能独身去西藏是要一定勇气和魄力,)在那里学了一手还骨的手艺,看来这回没什么大碍,明天又能活蹦乱跳爬上翻下了,还没等到家我就在父亲宽厚温暖的背上睡着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就在一阵噩梦中惊醒了,看看搁在炕上的胳膊,肿得更加厉害了,而且一点都动弹不得。父亲来了,看了看,情况不妙,医院。父亲用自医院,医院都是平房,我们先去门诊,排了好一阵的队才挂上号,接着就是拍X片。X射线室在平房里,那时已经医院和配套设施了,我那肿的碗口一样的胳膊被穿着白大褂的大夫在操作台上翻来摆去,我疼得叫出了声音,医生却生分着个脸,好像故意地说:“我看也没有多疼,谁让你爬上爬下的害人呢!”一直等待到下午上班我们才看到结果,医生拿着黑白底片神气地说:“粉碎性骨折,必须手术,快办理住院手续!”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被安排住在了骨科靠西边的一间病房,过道里都是苏打水的味道,让人喘不过气来。满屋子都是断胳膊折腿的,有几个年轻人已经在恢复中,白色的纱布裹得厚厚的,有位老伯好像刚从手术台上下来,躺在病床上不停地呻吟,当时我在想,都是大人了还哭,不害羞。医生安排第二天进行手术,清晰的记得,那天晚上长夜难熬,躺在陌生的床上,周围都是消毒水刺鼻的气息,夹杂着每个病人不同的呻吟和鼾声,我几乎彻夜未眠,父母亲在床边熬得双眼发红,不时地打着盹儿,我也是长这么大第一次没有睡踏实,后来才知道那叫失眠。
次日一大早,护士们给我测体温,量血压,折腾了好一阵,躺在一辆单人平板车上,就像电影里一样,被推着向手术室走去,妈妈在一旁不停地说“我娃别怕,一会儿就好了!”一直陪到手术室门口被护士拦住。心想,这下可好,就这点事情,家里人对我比以前“贵气”多了。第一次进手术室,有些紧张,心在砰砰直跳,我被蓝色的台布裹着几乎看不到自己的胳膊,只看到头顶有一盏非常耀眼的灯,上面装了很多灯泡,护士说那叫无影灯。刺啦一声,听得很真切,自己胳膊上的肉被外科大夫用手术刀拉开,一点都觉不得疼,半个身子被麻药麻醉了,幸好神智还清醒。不过后来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半醒半梦中我被电钻声吵醒,直觉得有人在用电钻呜呜地钻着什么,后来才明白是医生用电钻在胳膊上打眼,好用钢丝将破碎的骨头连起来。最后隐约中左边的整个胳膊开始疼痛,并且越来越厉害,固定在钢架上的胳膊手术还没有结束,麻药已经过了,医生还在抓紧时间缝合,我知道室外的母亲已经看到了我的哭声,听见了我的伤口,而且在不停地摸着眼泪。等从手术室出来的时候我早已顾不上羞愧,开始哇哇大叫了。父亲、母亲、姐姐、哥哥都围在病床边安慰着疼痛中的我,父亲买来了平时我最爱吃的苹果,姐姐在一旁用温暖的毛巾不停地擦着我额头的汗珠,妈妈着急的直往我嘴里喂红糖水,哥哥把自己的玩具堆在床头柜边,眼巴巴地看着痛苦中的我。
黄昏时分,似睡非睡的我迷糊中看到一道残阳透过门上边的风窗照在病房白色墙面上,很刺眼。光柱中飘落着少许灰尘,一只苍蝇嗡嗡掠过,被邻床的叔叔一拍子打落在地。看看自己上了石膏被裹得严严实实痛得直至麻木的左臂,在胡乱猜想,这下完了,以后再去掏鸟窝这只胳膊肯定不像以前那么灵巧了。不过还在暗自庆幸,摔的是左臂而不是右臂,要不然,写字时写歪了,老师会打板子的。
第四天早晨,睡得正香的时候,我被母亲轻轻推醒了,“我娃还疼吗?!”母亲用心疼的目光看着我,睡意悠然的我有气无力泪巴巴说:“不疼了!”母亲用手抚摸着我的头,将早已做好的荷包蛋喂进我的嘴里,说真的,折腾了几天没怎么好好吃过,吞吃着可口的早餐,瞬间,已将病痛搁在了一边,就这样,医院待了一星期。这时候正是农忙时节,家里有好多的活要干,父亲还要忙生意,所以父亲再三央求医生才提前给我办理了出院手续。我清楚的记得,父亲从家里扛了一袋子新掰的玉米棒,硬着头皮送到主治大夫的家中,大夫的老婆热亲地接过袋子说:“客气了,都是农家人好说,好说!”
出了院,在家里我就自然地成了宝贝,有好吃的,大家都让着我先吃,有好玩的,姐姐哥哥都让着我玩,也不用干任何家务活,突然,从心里面升起一种奇怪的想法:其实生病,而且生大病,也不是一件坏事情!医生告诉我,拆了线以后,就要好好活动,锻炼,要不然胳膊上的筋络会收缩,严重的导致残疾。我很听话似的,每天按时做伸展,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看的眼睛发麻(这时候姐姐、哥哥、妹妹早已经跟着母亲下地干活去了),在外面溜达的时候总是用左手提着两块转头,以便拉直我已弯曲的左臂。
可是,不管怎样努力,我的左臂还是隐约中有些变形,始终没有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夏天穿着半袖衫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左臂缝了针就像一条蜈蚣的长长刀痕躲闪开别人的视线。记得在高考体检中,医生要我们两臂左右伸直,尽管我使了很大的劲儿,但是医生还是发现了我有问题的左臂,走上前来,挽起我的袖子看了看,在体检表上清晰地写道:左臂轻度畸形。当时,同学们都愣愣地看着我,我的脸刷得一直红到了脖子上,心里就像打翻的五味瓶,真不是个滋味,也在担心以后找媳妇都会成了话柄。
长大后,上了大学,参加工作。同学们、同事们总是问起我左臂如何如何,我只是随口敷衍:这是小时候骑驴的印记。结婚生子,海荣始终没有因为我受伤的左臂而说过什么,女儿有时侯天真的问我:“爸爸,你的胳膊上总是趴着一只大虫子,好吓人,别人怎么都没有呀?”我开玩笑的说:“左臂上的虫子是爸爸的记号,是爸爸的福气,要不然别人会把爸爸和你伯伯认错的(我和哥哥是双胞胎,长的很像,很多场合都被人认错)。”
(未完待续,下周不见不散)
精美诗词《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蓝天望
藏族姑娘歌声镪
鹰击长空高飞翔
马蹄扬起赛牛羊
群哉河水缓缓淌
牦牛羊群悠悠逛
夜半四处篝火亮
静夜草原是我房
金碗奶茶蔵粑烫
家家牛粪烧土炕
藏獒半夜守牧场
晨炊袅袅草上霜
转金筒里轮回祥
我心向佛纯洁良
拉卜愣寺金顶芒
虔诚膜拜步步长
作者简介:
张葆俊,男,汉族,生于七十年代中期,甘肃省静宁县高城寨人。“左手右手”手工坊静宁坊主,静宁一诺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掌门人,自幼人们俗称老宝。毕业于兰州商学院,先后在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担任部门经理,曾赴非洲天府之国——尼日利亚参加TUMMY-TUMMY方便面项目建设,现就职于中国燃气旗下三级子公司。为人正直,处世乐观,平日里喜欢爬山涉水,怀旧农村生活,经常写一些生活随笔。作品曾经在《中国燃气期刊》、《静宁文艺》等刊物发表。
联系方式:
(大地)
信息推广
信息推广
关于我们
▲长按识别北京看的好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zbuying.com/zalx/2464.html